借助四川造拟人化智能驾驶平台,无人驾驶汽车无论在公路还是土路都能平稳行驶;由四川成都造的机器人挑战高考数学,22分钟做完试卷取得105分;四川首个人工智能政策引擎上线,可在5秒内实现100%高精准匹配政策服务……在四川,人工智能产业的风口已经到来。
与北上广深相比,四川的人工智能公司更青睐“小而美”的路。数据显示,目前四川省从业人员300人或年营收1亿元以上的相关大型企业凤毛麟角。但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大潮中,“小”也意味着功能不健全,在产业集群、项目孵化、应用落地等方面缺少协同,在面对人工智能巨头的“集团军”时也只能单兵作战。一个能在四川人工智能行业内起到聚集效应的平台亟待构建。
“中国的人工智能距离全球的领先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四川作为一个省在这一方面要做的有很多。”7月26日下午,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人工智能联盟成立大会暨人工智能发展研讨会上,新当选的联盟理事会主席杨晓波指出,只有通过联盟的平台帮助在川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协同作战,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才有可能让四川在国内或者人工智能技术某些领域达到领先水平。
“川字号”AI企业将抱团出击
四川提出,力争到2022年,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重点产品、行业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在四川省人工智能联盟成立大会现场,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人工智能不仅是要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还要让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达到协同作战的效果,进而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科学技术攻关和重要产品系统化扶持中取得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协同发展,争取在将来让四川的人工智能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或在某些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甚至在国际上也有影响力。”
据日前发布的《2017互联网科技创新白皮书》显示,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位居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前列,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六位,占总量的2.72%,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数量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一。在人才方面,四川人才数量竞争力达到0.424,与榜首广东相比,仅有半数之差,位居全国第8名。
旧观念牵绊四川AI产业脚步
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现象十分明显。在四川,同样如此。在企业看来,人工智能联盟的成立能提供一个优质的平台,帮助其“抱团式”地参与到市场竞争和交流合作中。成都智慧大熊猫科技公司CEO乐海斌在采访中表示,联盟的成立能在行业内搭建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平台,企业借助平台可以抱团作战,既能推动联盟内部的企业实现交流合作,又能推动在川人工智能企业以联盟的名义与外部的企业竞争与合作。
“我觉得最大的困难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而是用人工智能的模式去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川大智胜总经理助理杨波告诉记者,首要的是要改变用户的角度和自身研发的观念。“有些产品看起来炫,但是实际上可能不一定能解决用户的问题,企业需要不断地去给用户解释、推广,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刘微 实习生 谢雨璇